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中央高层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“七千人大会”,席间气氛凝重。海军领导提到顿星云,批评其境遇不公,并认为此前对他的指责失实。贺龙对此深感认同。他认为,将现实中的顿星云作为小说人物原型予以拔高,本是文学创作的常见做法,无可厚非。贺龙为此公开发声,解除了顿星云的麻烦。未料,这份善意却在五年后成为顿星云更大劫难的导火索。
之所以顿星云被卷入批评风波,实际上与彭德怀的遭遇息息相关。这要追溯到抗战前的延安保卫战时期。顿星云出身湖北石首,家境贫寒,父亲早逝,家中生计仰赖母亲和叔伯维持。幸有祖母疼爱,拼命供他念书两年。不得已辍学后,他帮人牧牛,十二岁又转行捕鱼,生活异常艰苦。
1927年,石首附近爆发了秋收起义。十五岁的顿星云受革命思潮激励,参加了少先队。年纪虽小,智慧和勇气却远超同龄人。一年后,他伪装成小贩,独闯敌军保安团驻地,侦查兵力和活动规律,并带头夺枪成功。随后,他又率游击队冒充送丧队伍,将湖南枪支秘密运送到根据地,以智慧和胆略闻名。
1930年,红军号召扩编,十八岁的顿星云义无反顾投身革命。母亲和祖母极力反对,哭闹挽留。面对家人,他忍泪劝说:“让我出去闯一闯,兴许能有出息。”他最终加入红六军,成为普通战士。初入部队,装备简陋,只能用大刀长矛。三个月后打沙洋镇时才缴获第一把土枪,后来又在攻藕池口时得到汉阳造步枪。由于战斗勇敢,很快被提拔为班长、连长。领导称赞他的模范作用,极大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。八个月后,他由新兵升为连长。
洪湖四次反围剿失利后,部队被迫转移。顿星云升任第25团第二连连长,所带连队多为苏维埃县乡干部,时称“主席连”。本是出头的机会,却遭遇肃反,刚上任就被下放做号兵,备受折磨。但他意志未衰,宣称“打不死我,还要闹革命!”其后,贺龙、关向应知情后,将他调至军部任副官,直接听命于贺龙。
在贺龙身边工作时,顿星云多次被派去与地方武装谈判,每次均能安然完成任务。1934年大战彭水县城,他率连队首攻,消灭敌军一个营、缴获枪支三百余条,名声大振。此后战功连连,步步高升,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时,已晋升团长。长征期间,他指挥渡澧水、抢沅江,连战连捷。长征结束后,送至抗日红军学校学习,之后赴抗日战场,与日军鏖战晋西北。
1938年,顿星云带领部队于太原附近歼灭日军一队,击毙日本参谋长,大振士气。1940年,粉碎日军“四路会击”,他带领部队多次成功伏击日军,深得民众爱戴,被誉为“顿团”。同年七月突袭日军阵地时重伤,性命垂危。贺龙、关向应紧急下令全力抢救,三天三夜终于脱险。却因有人造谣其死讯,恋人王莲芝误信他已去世,在伤心绝望中接受追求者快速成婚,后得知真相,羞愤自尽。顿星云悲痛至极,质问涉事者。贺龙见他情绪激动,收走他的枪防意外。
1941年,顿星云参加延安七大,随后入中央党校进修。经老上司介绍,与河南大学生魏逸玲相识相恋,1944年结婚。抗战胜利后,他担任吕梁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。1947年,胡宗南率大军进攻延安,他奉命守卫战要地。
在青化砭之战,顿星云率部坚守高地,合力全歼敌军三千余人、俘虏敌旅长。随即又在蟠龙镇、沙家店等地接连获胜,歼敌近两万,获得毛主席、周恩来的高度肯定。毛主席视察西北野战军时,特意点名询问独立四旅旅长,顿星云与主席首次近距离交谈。
其后,他参与1948年宜川战役,再获大捷。可惜合阳战役再次负伤,修养几月方重返一线。1949年,他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副军长,率部进军西北,力克胡宗南与马家军之部,连克要塞。建国后留守新疆,第五军政委,兼三区书记,积极剿匪、推动生产。
1953年,顿星云调任海军航空部司令员,进驻东南沿海,同国民党空军较量制空权。文学作品《保卫延安》中,独立四旅旅长陈兴允即取材于他。小说广受好评,部队组织读书交流。1955年因战功卓著获中将军衔,在怀仁堂毛主席一眼认出并赞许他:“瘦了嘛!海军司令员了!”二人畅谈许久,主席鼓励他再创佳绩。
1959年彭德怀因庐山会议发言,处境艰险。有论者牵扯小说内容及原型,顿星云也受牵累。贺龙出面为其辩护,这一“标签”最终令他在1966年以后灾难加重。1967年,顿星云在军委兼任副司令,风波席卷而来。他始终坚守信念,未有违心之辞,直至双目近乎失明。
1973年恢复自由,1978年重新担任副司令,仅一年后退居顾问组组长之职。1985年,顿星云辞世,年仅七十三岁。清理骨灰时,人们发现体内竟然残留十一枚弹片革命一生,功勋卓著,艰难与荣耀交织于硝烟之中。
炒股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